徐红军:守正创新,盘活非遗技艺
“坚持品质,精益求精,用一生的时间,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。”
——弘君堂铜器文化研究院院长
徐红军
从事仿古铜器制作30多年,设计制作的作品荣获各类金奖达27项。先后获评苏州民间工艺家、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、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、江苏省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、高级工艺美术师、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……多年来,徐红军一直致力于铜器研发设计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,用匠心打磨每一件作品。
耳濡目染,赓续家族底蕴
徐氏铜艺源远流长,早可以上溯到明代吴县的铸铜名家徐守素。徐红军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,常常看着父母把铜水倒进模具里,一会儿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铜器,觉得很是有趣,这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兴趣的种子。耳濡目染下,徐红军很快就能对铜器的形态、大小拿捏有度,从翻砂铸造到化铜水,十几岁便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,23岁便掌握全部技艺,可以独立操作完成铜器制作。
“古人早就发明了一种叫做‘失蜡法’的制作工艺,做出的成品远比翻砂的来得精致,一些高难度的铜器,不用‘失蜡法’是做不出来的。” 面对“失蜡法”濒临失传这一难题,徐红军利用几个月的时间每天前往新华书店查阅资料,风雨无阻,终于把雕模、翻模、灌蜡、修蜡、挂料、失蜡、焙烧、浇铜、喷砂、切浇口、打磨、做色等“失蜡法”制作铜器的10多道工序的理论知识基本掌握。又经过五、六年的探索和实践,不断完善,终于把“失蜡法”熟练掌握。
勇担使命,传承非遗技艺
“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。”现状生计的窘迫是徐红军从业道路上的困难之一。“铜器大多是手工制作,工艺精细。铜器制作过程复杂,通常都是苦、脏、累的工艺,加之原材料价格较高,利润空间低,一般青年人不愿意干。”让徐红军一直坚持下来的,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肩负传承铜艺的使命感。
为了更好的从事铜器研究和制作,徐红军创立了苏州弘君堂铜器文化研究院。“弘君堂”三字体现了徐红军对传统技艺精益求精、不断突破的追求,颇有深意:“弘”代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;“君”代表他的为人、事业都要遵守君子协定;“堂”代表广结天下朋友,汇聚一堂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。弘君堂致力于复制古代经典铜器作品、改进制作技艺、设计研发新产品,成为“苏作”铜器制作的一大流派,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(仿古铜器制作技艺)保护单位。
如今,徐红军的儿子徐鑫也继承了父亲的手艺,他独自设计制作的“钵式洒金熏炉”“朝挂耳狮扭官帽熏炉”“ 钵式竹编纹铜炉”等一系列作品也屡屡在国内外博览会上获得金奖。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,将会为铜器制作带入更多创新与活力。
守正创新,坚持融合发展
铜器这类非遗文化面临的挑战不是投入市场的困难,而是如何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。经过日复一日的锤炼钻研,徐红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造方法。从仿古到出新,他的作品极富创新意识,广受市场欢迎:既保持传统定力,又融入时代需求;既有古朴典雅的韵味,又富有时代的气息。这其中便包括获奖作品《鎏金手工錾刻钵式熏炉》《三鹤灵宝熏炉》《鎏金吉祥如意摆件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