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苏铸天工-徐氏铜器文化企业官网
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
地址: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渭南路193号
联系人:徐大师
手机 :13962120236
电话 :0512-82152560

新闻中心

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佛像艺术的起源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22-09-28 11:29:45 人气:7

现在各国的佛教造像均来源于印度,而印度的佛教造像史则源远流长,主要经历了几个时期,犍陀罗时期、马吐蜡时期、笈多王朝时期等,并在其中创造了大量精美的佛像艺术。


其实关于佛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,一种史释迦牟尼中年时期,天竺国有一位国王,他为了能礼佛,特请一位画工为释迦牟尼写生画像。后来,另外一个国家的国王因思念佛陀,于是便命工匠以檀木造了五尺佛像,与此同时,其他国家的国王听到后也开始陆续的以不同材料铸造了佛雕像。


另一种说法是在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时期,佛教并没有造像的艺术,造像艺术主要是进入了大乘佛教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。在小乘佛教时期,佛像无造像的原因有三。其一,佛教戒律中有“远离观听歌舞”的文明规定;其二,认为佛既然是无上觉者,天人导师,那么用人间的艺术去描绘佛的形象便是亵渎神圣;其三,因为佛教秉持空观,佛像也就是无。所以在当时并不造佛像,只是以佛的足迹、金刚座、菩提树等与佛有关的遗迹作为佛的象征。这段时期也称作无像期。


到了公元前2世纪,在北印度山崎地区建立了山崎大塔就是这段时期的典型作品,在山崎大塔的一号塔外围的东、南、西、北门上雕刻有佛本生的故事,这些雕刻造型准确,还雕有象征法轮常转,给人以永不停息的动态之感。但石雕中并没有释迦牟尼的造像,而是对佛陀的形象采用象征的手法。


佛像造像发展和兴起则是在大乘佛教时期。这主要得益于两点原因,其一,这段时期的佛教教义有了很大的变化,造佛像并不再认为是一种对佛教教义的违反,这也是得益于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主因。其二,印度部分地区被马其顿亚历山大一世所征服,征服的同时也为印度带去了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塑技术。


在犍陀罗时期是公元前3世纪左右,这时期的佛像造像其型高达健壮像欧洲人,面貌像希腊人,当然也带有印度的地方色彩。神情超脱高雅,额头宽阔,鼻梁隆起入额部,眉如初月,眉间有白毫,口唇丰满且薄,下颚宽大突出,头发作发结,并如希腊之神像般波浪状。


马吐腊时期和犍陀罗基本属于同一时期,只是它属于印度另一个地区,因此它的佛像艺术被称为马吐腊艺术。马吐腊位于印度的西北部,其佛像石雕由于地带问题,石料为桔红色带斑点的岩石。虽然当地也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影响,但印度本土的雕刻传统比较深厚。在马吐腊的佛像早期都是剃了头发,只留有头顶正中的头发结为顶髻。它生动的圆面与犍陀罗的佛像有着鲜明的对比。双眼圆睁,宽阔的肩膀和丰满的躯干。长袍从其左肩之上,带有皱褶披挂下来。


笈多王朝时期属于公元3~5世纪,是继孔雀王朝之后,印度人建立的统一大帝国。它是属于印度古代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,这个时期的佛像艺术作品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人体造型,使用华丽而不过分的装饰。此时的佛像对人体美有着大胆的展示,并使其具有装饰美,袈裟如同蝉衣,很有装饰的趣味搭在肩膀上,衣服纹路有规则的排列,并贴紧皮肤。佛像的面部结构更接近印度本土人特征,表情是严肃、庄重、深沉。发卷为螺丝发,印堂没有白毫。


Copy right 苏州市相城区弘君堂铜器文化研究院 © 2014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苏ICP备15014664号-1  技术支持:荣邦网络